经济法学院
学院电话:021-57090364
学院网址:http://jjfxy.ecupl.edu.cn
一、学院概况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由1985年设立的经济法系发展而来,1990年获得经济法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得环境法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经济法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更名为经济法学院。
学院以“上海闻名,全国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为宗旨,全院师生励精图治,团结奋进,已成为拥有一流师资队伍、特色科研机构、雄厚科研实力和丰硕科研成果的部门法学学科基地。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人数55人,教学科研人员5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学院率先实现45岁以下专业教师博士化的目标,有20多人曾先后从国外学成归来或是出国进修、担任访问学者。学院名师云集,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上海市劳动模范,1人被评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司法部优秀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评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获评中国商法年度人物,1人获评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人获评上海市曙光学者,3人获评上海市浦江人才,2人获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奖,1人获上海市育才奖。在全国和地方法学会、研究会中兼任学术职务的有20余人次,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及全国各地仲裁委员会中兼任仲裁员职务的有10余人次。
学院设有经济法教研室、商法教研室、环境法教研室、金融法教研室、社会法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抓手,促进本科、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突出经济法学院商事、经济、金融特色以及为实践服务的特色。
二、院长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经济法学院的前身为1985年设立的经济法系,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拥有一流师资队伍、特色科研机构、雄厚科研实力和丰硕科研成果的部门法学学科基地。经济法学科是华东地区最早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能力的学科。学院以“理论指导教学,科研提升教学,地缘渗透教学,市场引领教学”为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专法律、懂经济、通外语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学院的发展,得到了学校、历届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多方关心与支持。学院先后在多家法院金融审判庭、律师事务所与司法局、金融机构等企业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加强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在学生实习、专家互聘、课题研究、疑难案件咨询等方面,实现共赢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影响力。学院还通过卓越涉外商法专业人才培养,深化教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学生参与学术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增强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实力。
多年来,在校内外的各类奖项评比及学术竞赛中,经济法学院学生屡创佳绩,显示出较强的综合竞争力。经济法学院的毕业生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政府与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及各类企业,从事经济执法、经济司法和经济法律服务工作,凭借优秀的思想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不少已成为行业内的中流砥柱。
经济法学院师生遵循“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华政校训,以“上海闻名,全国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为宗旨,励精图治,团结奋进。我们将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勇于开拓、积极探索,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经济法人才。
三、学院名师
顾功耘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律研究院院长,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商法、公司法。
唐波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银行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上海市卓越法学教育专家组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法、商法。
吴弘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政商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法博士生导师组组长。中国银行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商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会长、上海国际商务法律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商法学。
杨忠孝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法学会商法研究会理事、秘书长,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商法学、经济法学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法、破产法、金融法等。
钱玉林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经济法硕士生导师组组长,兼任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公司法。
肖国兴
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法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组组长,国家能源法专家,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会能源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法。
田思路
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法硕士生导师组、博士生导师组组长,兼任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
李伟群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保险法研究所所长、日本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市保监局“社会监督员”,全国保险法研究会理事以及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法律事务专家组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保险法、票据法。
陈婉玲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经济法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理论、产业与区域经济法制、PPP法治和社会组织法等。
陈岱松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金融青联委员,中国银行法学会理事、中国证券法学会理事、上海金融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法。
胡改蓉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商法。
张璐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环境法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上海市法学会环境和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崇明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法。
任超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财税金融法。
孙宏涛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保险学会法律专委会委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法律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商法。
伍坚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下属银行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下属证券法研究会理事、上海法学会下属破产法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商法。
季奎明
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商法。
王东光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律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商法、经济法。
曾大鹏
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自贸区法律研究院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金融法。
四、人才培养
学院以“理论指导教学,科研提升教学,地缘渗透教学,市场引领教学”为办学理念,旨在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专法律、懂经济、通外语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一)本科生培养
1、法学【经济法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法学所有主干课,以及税法学、公司法学、证券法学、金融法学、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保险法学、竞争法案例研习等。
2、法学【涉外法商方向(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
主要专业课程:法学所有主干课,以及双语类涉外商法课、英美商法、日本经济法学、比较金融法学、比较银行法学、商法案例研习等。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
1、【经济法学】
1990年设立,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其中,专业学位课包括民法学原理、法理学专题研究、商法专题研究、经济法专题研究。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2001年设立,学制三年,毕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其中,专业学位课包括民法学原理、法理学专题研究、经济法专题研究、环境法总论研究。
3、【社会法学】
2009年设立,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其中,专业学位课包括法理学专题研究、民法学原理、劳动法专题研究。
(三)博士研究生培养
1、【经济法学】
2003年设立,学制三年,授予法学博士学位。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公共课程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第一外国语、专业英语。专业学位课程包括经济法前沿问题研究、宏观调控法研究、竞争法比较研究、市场监管法研究。
2、【社会法学】
2012年设立,学制三年,授予法学博士学位。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公共课程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第一外国语、专业外语。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劳动法专题研究、社会法前沿问题研究、社会保障法专题研究、民法学专题研究。
五、教学
(一)教材建设
截至2020年,出版各级各类教材90余部,7部教材获得教育部、司法部和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的称号。
经济法学院(系)获省部级奖教材一览表
序号 | 教材名称 | 主持人 | 获奖名称 | 获奖时间 |
1 | 《保险法教程》 | 庄咏文 | 司法部优秀法学教材一等奖 | 1997 |
2 | 《经济法教程》(第一版) | 顾功耘 | 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 2003 |
3 | 《经济法教程》(第二版) | 顾功耘 | 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2011 |
4 | 《证券法教程》 | 吴弘 | 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2011 |
5 | 《新编金融法教程》 | 唐波 | 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 | 2011 |
6 | 《新编金融法学(第三版)》 | 唐波 | 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2015 |
7 | 《税法学(第二版)》 | 陈少英 | 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2015 |
近五年学院编写出版本科教材及参考书汇总表
序号 | 教材名称 | 作者 | 出版单位 | 出版时间 |
1 | 房地产法实务 | 杨勤法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7年 |
2 | 证券法教程第二版 | 吴弘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7年 |
3 | 当代主要国家公私合作法 | 顾功耘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7年 |
4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张璐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年 |
5 |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经济法治 | 顾功耘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年 |
6 | 公司法律评论 | 顾功耘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5年 |
7 | 经济法前沿问题 | 顾功耘、罗培新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年 |
8 | 东方财税法研究 | 陈少英 | 法律出版社 | 2015年 |
9 | 金融法律评论 | 吴弘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2015年 |
10 | 当代主要国家物业管理法 | 张忠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年 |
11 | 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顾功耘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年 |
12 | 经济法前沿问题 | 顾功耘、罗培新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年 |
13 | 组织法视角下的商事信托法律问题研究 | 季奎明 | 法律出版社 | 2014年 |
14 | 当代主要国家国有企业法 | 顾功耘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年 |
15 | 保险合同法精解 | 孙宏涛 | 法律出版社 | 2014年 |
16 | 经济法学教程 | 顾功耘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3年 |
17 | 商法学概论 | 顾功耘、吴弘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3年 |
(二)教学成果
经济法学科是上海市最早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能力的学科。经济法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2005年起);经济法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金融法学教学团队是上海市级教学团队(2009年)。
2004年以来,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4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2门、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1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5门,另有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多项。
经济法学院国家级、上海市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持人 | 级别 | 立项时间 |
1 | 经济法学 | 顾功耘 | 上海市级教学团队 | 2008年 |
2 | 金融法学 | 吴弘、唐波 | 上海市级教学团队 | 2009年 |
3 | 经济法学 | 顾功耘 | 教育部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 | 2010年 |
经济法学院精品课程、重点课程情况表
课程名称 | 主持人 | 级别 | 时间 |
经济法学 | 顾功耘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2016年 |
国家精品课程 | 2009年 | ||
上海市精品课程 | 2005年 | ||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 | 2005年 | ||
商法概论 | 顾功耘 | 上海市精品课程 | 2004年 |
金融法学 | 唐波 |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 | 2008年 |
上海市精品课程 | 2011年 | ||
公司法学 | 罗培新 | 上海市精品课程 | 2014年 |
税法学 | 陈少英 |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 | 2011年 |
商法总论 | 顾功耘 |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 | 2009年 |
证券法学 | 罗培新 |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 | 2007年 |
中国公司法与证券法 | 罗培新 | 上海市高校示范性全英文教学课程 | 2010年 |
Banking Law | 贾希凌 | 上海市高校示范性全英文教学课程 | 2011年 |
Chinese Contract Law | 贾希凌 | 上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全英文教学课程 | 2013年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张璐 | 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 |
|
经济法案例研习 | 任超 | 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 |
|
税法学 | 陈少英 | 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 |
|
六、科研
(一)科研机构
1995—2008年,学院成立了金融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中心、商法研究所、经济法律研究院等10余个科研机构。2008年后,学校将其他经济法律学科的研究机构并入到经济法律研究院,逐步完善了研究机构体系。
经济法律研究院是学校独立设置,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科研机构,主要承担了学院的科研任务。
(二)学术活动
学院成立以来,主办、承办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其中,亚洲企业法制论坛、亚洲竞争法论坛、经济法律高峰论坛、上证法治论坛、金融法论坛、公司法律论坛、国资法律论坛、能源法制论坛、等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学术品牌。论坛主题紧扣当今经济发展的脉搏,如“《公司法》与《证券法》的联动修改”“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与经济法治保障”“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法因应”等。
(三)科研成果
1985年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科研任务。1995—2019年,承担重要科研项目26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2003—2019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与学术报告1200余篇。2009—2020年,出版专著、译著10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0余项。
经济法学院部分重要研究课题立项情况统计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主持人 | 立项时间 |
1 |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罗培新 | 2006 |
2 | 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曲阳 | 2007 |
3 | 股东派生诉讼立法研究——基于公司法与民事诉讼法协调的视角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沈贵明 | 2009 |
4 |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王东光 | 2010 |
5 | 自然资源损害责任类型化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张璐 | 2010 |
6 | 国有企业法律制度的重构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顾功耘 | 2012 |
7 | 公益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贾希凌 | 2012 |
8 | 民间义工组织法律问题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陈婉玲 | 2012 |
9 | 企业并购雇员权益保障法律机制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饶志静 | 2012 |
10 | 国际金融中心法律保障比较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罗培新 | 2013 |
11 | 我国能源发展转型战略与法律制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肖国兴 | 2013 |
12 | 产品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孙宏涛 | 2013 |
13 | 民生视角下住房承租人权益的法律保护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周珺 | 2013 |
14 | 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机制的本土化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何颖 | 2013 |
15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税收法制问题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陈少英 | 2014 |
16 | 市场化背景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胡改蓉 | 2014 |
17 | 中国能源革命与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肖国兴 | 2015 |
18 | 依法治国视域下社会公共服务领域行政垄断规制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翟巍 | 2015 |
19 | 环境法中的容忍义务及其限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张璐 | 2015 |
20 | “三期叠加”背景下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优化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陈肖盈 | 2015 |
21 | 日本社会保障法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田思路 | 2015 |
22 | 条约解释的新趋势和中国影响力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刘雪红 | 2016 |
23 | 民法总则对公司法的补充适用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钱玉林 | 2018 |
24 | 资管业穿透式监管的基本矛盾与制度生成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张敏 | 2018 |
七、学生活动
经济法学院设有综合办公室、志愿者协会、职业发展部、新闻传媒中心、团学联主席团、模拟法庭部、文艺部、体育部、外联部、青学会、辩论队等多个学生社团,组织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多次主办各级各类文艺活动、辩论赛,组织学生参与全国金融法知识竞赛、亚太地区企业并购模拟竞赛、国际国内模拟法庭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重大赛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设立课外社会实践基地。“经邦论道”系列讲座、“大家说法”法学热点本硕沙龙、“前辈说”朋辈小讲堂、“书香四溢”读书分享会等早已形成学院品牌。
八、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合作】
依托学校的交流项目,学院每年都有学生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交流学习。
学院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开发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智力资源,与日本桐荫横滨大学、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瑞士佛里堡大学等建立联系,互派教师讲课访学,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院与日本桐荫横滨大学商定访问学生项目,选拔本科涉外商法卓越班学生以及研究生赴桐荫横滨大学法学院参加访问学习。
【国内交流合作】
学院与国内数十家政府机关、律所、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全面合作关系。
九、就业去向
经济法学院毕业生部分选择继续深造,部分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政府与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及各类企业,从事经济执法、经济司法和经济法律服务工作。